比如一个操作要修改用户的状态,修改状态需要先读出用户的状态,在内存里进行修改,改完了再存回去。如果这样的操作同时进行了,就会出现并发问题,因为读取和保存状态这两个操作不是原子的。
所谓原子操作是指不会被线程调度机制打断的操作;这种操作一旦开始,就一直运行到结束,中间不会有任何 context switch 线程切换。
分布式锁
分布式锁本质上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在 Redis 里面占一个“坑”,当别的进程也要来占时,发现已经有人占了,就只好放弃或者稍后再试。
占坑一般是使用 setnx(set if not exists) 指令,只允许被一个客户端占坑。先来先占, 用完了,再调用 del 指令释放。
setnx lock:code true
del lock:code
但是有个问题,如果逻辑执行到中间出现异常了,可能会导致 del 指令没有被调用,这样就会陷入死锁,锁永远得不到释放。
setnx lock:code true
expire lock:code 5
del lock:code
如果在 setnx 和 expire 之间服务器进程突然挂掉了,可能是因为机器掉电或者是被人为杀掉的,就会导致 expire 得不到执行,也会造成死锁。
这种问题的根源就在于 setnx 和 expire 是两条指令而不是原子指令。如果这两条指令可以一起执行就不会出现问题。
解决方法
- Lua脚本
local key = KEYS[1]
local value = ARGV[1]
local ttl = ARGV[2]
local ok = redis.call('setnx', key, value)
if ok == 1 then
redis.call('expire', key, ttl)
end
return ok
- set的命令
SET key value [EX seconds] [PX milliseconds] [NX | XX] |
!redis-cli set lock:code true ex 5 nx
OK
超时问题
Redis 的分布式锁不能解决超时问题,如果在加锁和释放锁之间的逻辑执行的太长,以至于超出了锁的超时限制,就会出现问题。
因为这时候锁过期了,第二个线程重新持有了这把锁,但是紧接着第一个线程执行完了业务逻辑,就把锁给释放了,
第三个线程就会在第二个线程逻辑执行完之间拿到了锁。
有一个稍微安全一点的方案是为 set 指令的 value 参数设置为一个随机数,
释放锁时先匹配随机数是否一致,然后再删除 key,这是为了确保当前线程占有的锁不会被其它线程释放,除非这个锁是过期了被服务器自动释放的。
但是匹配 value 和删除 key 不是一个原子操作,Redis 也没有提供类似于delifequals这样的指令,
这就需要使用 Lua 脚本来处理了,因为 Lua 脚本可以保证连续多个指令的原子性执行。
if redis.call("get",KEYS[1]) == ARGV[1] then
return redis.call("del",KEYS[1])
else
return 0
end
但是这也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案,它只是相对安全一点,因为如果真的超时了,当前线程的逻辑没有执行完,其它线程也会乘虚而入。